1951年,朝鲜战场上局势异常复杂,险象环生。特别是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志愿军的91团,他们竟然被三万敌军包围在敌后,和上级失去了整整七天的联系。没有粮草,没有水源,敌方指挥官更是放话:“三天内全歼!”结果呢?这支部队不仅成功全员活着回到了基地,还捎带着捉了百来个俘虏。您说这仗打得神不神?
这场战斗得从1951年5月的第五次战役讲起。那时,91团作为12军31师的先头部队,穿插向南推进。刚开始时,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向前猛冲,谁料到由于战线拉得过长,等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深入敌后接近100公里了。眼看前方战况如火如荼,后方的情况却突变——由于补给线被切断,志愿军下令全线撤退,美军和韩军迅速展开了迂回包围。等到91团意识到自己被三万敌人包围时,他们手里仅剩下约1100人,甚至连师部的位置都已经无法确定了。
展开剩余73%31师的师长赵兰田在指挥所里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方面是全师的撤退,一方面是91团的生死未卜。最后,他咬紧牙关,派作战副科长枫亭闯过火线,将命令送到91团团长李长林手里。这一路上,枫亭不顾炮弹飞溅,钻过枪林弹雨,拼尽全力把命令送到了。说到李长林,这位团长真的是英雄中的英雄——在1947年挺进大别山时,他带领全团硬撼羊山,抵挡住了国民党军的30多次反扑。更传奇的是,他曾在战斗中重伤,被以为已死放进棺材,结果他硬是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继续带队作战。
拿到命令的李长林,迅速观察了地图,发现北方是敌人的主力防线,硬闯过去显然就是自杀。他盯着地图想了好一会儿,突然把烟锅往鞋底一磕:“反着走!往南插进敌人的心脏,绕过重兵,再从北方撤出!”这一决策堪称大胆,甚至可以说是赌命的险棋。大家都吓了一跳,真要往敌人的怀里钻吗?但李长林早已有对策——让战士们换上缴获的韩军军服,并安排会朝鲜话的战士在各连当“翻译”,碰到敌军时就让他们应付,其他战士一律保持沉默。
于是,91团开始装作“溃败的韩军”在敌后穿插。夜间行军时,他们几乎与韩军同行,走了一整夜,居然没有被察觉破绽。白天则潜伏在深山里,靠挖野菜、啃草根来填饱肚子。最惊险的一次是,侦察兵发现900高地的山垭口是敌军必经之路。李长林立刻带着一营加速赶路,硬是抢在敌军之前占领了高地,还让一连留下接应二营。在经过时,不断有零散的韩军兵力朝他们队伍靠拢,但都被战士们悄悄处理掉。
七天七夜,91团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也没有像样地休息过。直到5月27日的夜里,当他们终于摸到31师前沿阵地时,指挥所里的人看到他们,激动地举枪大喊:“哪部分的?”一看到是自家人,许多老兵情不自禁地抱住战士们,眼泪直流——他们曾经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些战友了。更让人吃惊的是,整个91团不仅全员安全归队,还捎带着抓了近百名敌军俘虏,连一个轻伤员都没有。
当这一消息传到彭德怀的耳中,老总立即拍案叫绝:“这是奇迹!快传令嘉奖!”他当场决定提升李长林为31师副师长。后来有人问李长林,他是怎么想的,他只是笑着说:“跟敌人打仗,就得琢磨他们的心思。他以为我们要往北撤,我们偏偏往南走;他觉得我们断了粮线会慌,我们就装作沉着,扮猪吃老虎。”
回顾这场战斗,91团的胜利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奇”。没有粮食、没有援军、没有信息支持,他们完全凭借指挥官的胆略和战士们的智慧逆境求生。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屡屡凭借这些“土办法”战胜敌人——不是因为装备多么先进,而是因为我们的士兵心中有着那股不屈不挠的斗志和临危不乱的智慧。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谁听了不惊叹:“咱们志愿军真是神了!”
发布于:天津市恒汇证券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